————“豆腐乳的制作”
[ 信息发布:本站 | 发布时间:2020-05-25 | 浏览:457 ]
一、活动背景:
腐乳又称豆腐乳,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特色传统民间美食,因其口感好、营养高,闻起来有股臭,吃起来特别的香味深受中国老百姓及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喜爱,是一道经久不衰的美味佳肴。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,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。早在公元五世纪,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“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”之说。在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记述:“豆腐有名菽乳,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,味咸甘心。”
千百年来,腐乳一直受人们的喜爱。腐乳和豆豉以及其他豆制品一样,都是营养学家所大力推崇的健康食品。陶谷《清异录》记载,人们称豆腐为“小宰羊”。现代科学研究表明,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不饱和脂肪酸、油脂、各种矿物质、维生素等。腐乳的制作过程中经过了霉菌的发酵,使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高,维生素含量更丰富。因为微生物分解了豆类中的植酸,使得大豆中原本吸收率很低的铁、锌等矿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,人们对腐乳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。腐乳正在向低盐化、营养化、方便化、系列化等精加工方面发展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腐乳这一民族特产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。
二、活动目的:
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,培养学生崇尚科学、热爱生活的情感。通过本次亲身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,学生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,应用于日常生活,使之理论联系实际,促进学生的求知欲,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,并加深对霉菌的全面认识,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、善于动手的能力。
三、参加对象:高一、高二学生
四、活动安排:
第一阶段:(5月20—5月27日)前期准备阶段,由生物组全体教师商讨制定活动方案。
第二阶段:(5月28—6月7日)动员阶段,生物组教师在高一、高二生物课堂上进行宣传,并介绍腐乳相关文化背景、播放腐乳制作过程视频,激发学生兴趣。
第三阶段:(6月8日—6月22日)实施阶段,各班组织一个小组参加活动,主要分为前期材料准备、让豆腐长出毛霉、加盐腌制、加卤汤装瓶、密封腌制五个阶段,每个阶段由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制作过程中腐乳的变化过程。
第四阶段:(6月23—6月28日)总结阶段,总结实验制作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的原因,进一步认识霉菌在人类生产、生活中发挥的积极意义。并将成果进行展示,过程资料和活动情况总结上报教务处。
五、活动内容:
1.参加学生选择:根据各班学生的兴趣爱好,由学生自主选择,每班组织5-6人为一个小组。
2.时间安排:每周周一第8节课
3.活动过程:
①观看腐乳制作视频,了解腐乳制作过程,激发学生兴趣。
②了解制作原理,设计制作流程。
③学生按照制作流程,进行实验操作。④活动资料汇总及作品展示。
4.活动过程展示:由理化生教研组组织,生物学科组统一安排
5.具体分工:
(1)总负责:陶静
(2)各班负责老师:
高一(1)(2)(3)(4)(5)(6)班:王文凯
高一(7)(8)(9)班:杨蓉
高二(1)(2)班:王伟朋
高二(3)(4)班:李海宁
(3)活动场地布置:王文凯
(4)活动过程指导:陶静、王伟朋、李海宁
(5)汇总统计和资料整理:陶静、杨蓉
生物学科组
2020年5月24日